18033242108
首页 > 媒体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昌叔说民俗|“满月礼”的那些事儿(满月礼又叫)

时间:2024-11-12 07:25:02 热度:121

说说“满月礼”的那些事儿

——“满月礼”的那些事儿

张鉴庭,张鉴国,朱慧珍 - 花厅评理 (二) 寿堂唱曲中唱群星

爆竹声中一岁除,日日花开日日新,大家好,我是浏阳花炮连锁的昌叔。

爆竹声中皆故事,生活处处有学问。人间烟火有味道,笑谈古今“谁知道”。今儿起,每周三,昌叔陪大家侃侃俗世文化,说说俗世掌故,笑谈俗世故事……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啊,昌叔给大家说民俗故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因为故事外才是能耐,它里边要有思,有讲,有评,有论,又让大家伙轻松愉快。水平有限,所以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欢迎大家伙把想侃的俗语、掌故给我们浏阳花炮连锁发私信留言。

话说前些天昌叔去孙思邈公园遛弯儿,天气晴朗,心情好爽,公园里欢声笑语,树阴下更是热闹非凡,一群老太太簇拥成一团笑声一阵接着一阵,昌叔寻思着,啥事儿这么乐呵呐,难不成中间有个大爷在说相声?好奇心这玩意儿就是这么魔性,让昌叔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挨近一瞧,原来中央坐的也是一位老太太,手里还抱着个小婴儿。

结果您猜怎么着,昌叔这一凑过去成了“万花丛中一点绿”就算了,刚挨近就被老太太们误会成中间那位老太太的女婿——她抱的孩子的“爸爸”,还特地给昌叔让出了一条道,让昌叔坐老太太旁边,这下可尴尬了,在这节骨眼上,昌叔总不能尬聊说一句“俺就一看热闹的路人甲”。幸好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人逢喜事精神爽丝毫不“认生”的跟昌叔寒暄,也幸好昌叔给大伙儿唠了这么长时间的民俗,最终,昌叔以完胜的姿势,完美地解除了“尴尬”的氛围,还让这群老太太们争相恐后的要加昌叔的微信,哈哈。

大伙儿欲知那天昌叔给老太太们唠的是些啥,且听今儿昌叔给大伙唠“满月礼”的那些事儿。

昌叔说:“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是向十来位‘吃的盐比俺吃的米还多,过的桥比俺走的路还多’的老太太学习了整整一下午之后,昌叔才知道原来在现今这移动互联网时代,关于‘办满月酒好’还是‘办百日宴好’,或者是‘办周岁好’?这也是老少妇女同志们非常之纠结的一个问题,而‘坐月子好’还是‘不坐月子好’居然也是凸显了婆媳间价值观不统一的一个问题,还有孙儿们外孙们‘诞生礼’,满月,百日,周岁做祖母做外祖母的该准备些什么有意义的物件作为特别的礼物居然是让老太太们非常闹心的‘难题’。

为了给广大老少妇女同志们解开这些个纠结和疑惑,咱先来弄清楚这‘满月礼’是个什么回事儿。其实呐,‘满月’,‘百日’,‘周岁’这些个加前边儿说过的‘报喜’,‘洗三儿’都属于咱民俗的‘诞生礼’。而‘满月礼’就是孩子出生‘报喜’之后紧接着的第二个‘诞生礼’的仪式,这个仪式呢通常在孩子出生满一个月时间,它的叫法有很多种,比如‘弥月’,‘叫满月’,‘搬满月’(这里不是昌叔错别字,就是搬家这个‘搬’),最常用的叫法就是‘满月礼’。

那咱老祖宗为啥对‘满月’这么重视呢?以咱老祖宗的习惯,有好事儿先问天地,而从天象来说,一个月刚好是月亮阴晴圆缺一个完整的轮回,象征着圆圆满满,所以呐,咱老祖宗认为孩子打落地出生到过完一个月就是过了人生‘第一关’,过了这一关人生就意味着人生开始了,您想,人生的开端,多重要的时刻,而且咱自古有产妇‘坐月子’的习惯,满月又刚好是产妇‘出月子’的日子,这就可以一家老小搞活动庆祝喽。

唠到这儿,昌叔告诉各位,这‘坐月子’的习俗可比‘满月礼’习俗历史悠久多了。满月礼的习俗诞生跟咱烟花爆竹诞生的时间差不多同时,都是唐朝,而‘坐月子’这个习俗确是源自于西汉,《礼记·内则》里就有关于‘坐月子’的记载,称之为‘月内’,两千多年前咱中医就认识到女性产后是‘人体气血’最为虚弱的时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养护身体才能恢复,所以称为‘坐月子’。

它主要的讲究的呢,是三日之内不准下床,一月以内不许出房门,也不准上街,而只准在室内吃、住,而且期间不能干活,不能碰冷水,不能让生人进入坐月子的房间,生人进房怕‘踩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孩子出生后,产妇啥也不要干,好好卧床休息不出房门。

昌叔也听过许多‘时尚’女性说外国人都不坐月子,只有咱们中国人‘坐月子’说这是一种落后思想。昌叔觉着呢,这事儿,从科学角度说,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您想想产妇生产完筋骨气血都有损耗,相当于一场手术之后,免疫力较低,刚出生的婴儿也是比较脆弱免疫力较低的,无论产妇和婴儿都比常人更容易感染疾病或者细菌,不碰湿冷之物,不准生人入内怕感染传染性疾病,这是完全符合康复医学逻辑的,再加上婴儿又需要产妇哺乳,产妇当然注重休息注意营养注意卫生这样身体素质才会更好,给婴儿提供的母乳质量也会更高,婴儿身体也会更好,所以呐,昌叔虽然是个大老爷们儿,但是觉得‘坐月子’这事儿还是咱老祖宗发明出来非常有智慧有科学道理的事儿。”

您又要说了:“昌叔,昌叔,你还没说‘满月礼’的讲究是些什么?”

昌叔说:“这不来了,关于‘满月礼’的仪式呐,昌叔给总结下,大概就是‘放炮-剃头-洗澡-吃饭-遛弯儿’这么几个环节,参与重要主角除了产妇孩子外,就是‘外祖母’,‘舅舅’。别心急,咱逐一说,昌叔这不会留扣的。先说‘放炮’,这个大伙儿都知道,放烟花爆竹,在咱民俗里,一方面是贺喜之用,让街坊邻里,乡里乡亲的都知道这家有喜事儿,二方面呐,是驱除邪祟。

接着就是‘剃头’了,也叫‘落胎发’,这个仪式很多讲究啊,虽然各地略有差异,但参与这个仪式的都有一个重要主角就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都由孩子他舅抱着孩子,孩子怀里抱着颗葱和一本书,意思是将来聪明会读书,然后呐,理发师再开始小心翼翼地从下到上剪三圈,胎毛剃下之后呐,还要用东西接住,再用红布包好,取其中一小撮缝到孩子的枕头里。

还有这婴儿的发型也有讲究,什么讲究呐,头发不能全部剃掉,要在额顶留下一块方方正正的一个‘小方块’,就是‘红孩儿’去掉两边两个辫子那个形象,大伙儿自行联想下,这一个小方块叫‘聪明发’,脑后呢还要留一缕头发,这叫‘撑根发’,北方的同学也把这叫‘百岁毛’,前面留一块后面留一缕就这么个发型,剃完头之后呢,理发师还要用茶叶水和茶叶抹在孩子头上,据说茶有消毒作用,这样做以后,孩子头上不会生疮,而且头发能长得像茶叶一样浓密,到这儿,就算剃完头了,接下来,主角要说话了,就是舅舅要‘叫满月’喊道:‘今儿满月喽’。”

想必您又要说了:“昌叔,昌叔,没舅舅咋办?”

昌叔说:“咱中华民族是个非常会变通的民族,不论孩子他舅是在远方还是没有舅舅,您就随便给他认个干舅舅不就得了。至于为啥不能是叔叔,必须是舅舅这个问题,您就别问了,这对昌叔来说也暂时是未解之谜。

好了,言归正传,咱接着说,剃头完之后,婴儿满脑门儿碎发,当然要洗澡喽,这个仪式又叫‘脱毛衫’,就是洗完澡穿的这身新衣服,讲究是‘姑的布,姨的手,小孩活到九十九’,什么意思呐?就是说‘布’是姑姑买的,衣服是‘姨母’缝的,你说姨母不会缝衣服的,就拿个针线缝上几针也成,咱讲究的就是个仪式感不是。

然后呢,是外祖母闪亮登场,带着精心准备的‘闪亮’的‘长命锁、关刀、梳子、圆镜’等佩挂在孩子身上,然后这个仪式就完成了。你说怎么准备这些个玩意,昌叔告诉您嘞,这些个玩意意义非凡着呢,圆镜能照能辟邪、长命锁则能护佑孩子、关刀可驱魔、梳子则可保佑长命百岁。

接下来是什么呐,就是大伙儿熟悉的‘满月宴’喽,主要目的就是宴请来贺喜的亲朋好友吃顿饭。像广西梧州那边特别有意思,他们满月酒席称为“姜宴”,以要吃酸姜而得名,此俗至今未改。讲究的人家把酒席摆在酒店,主人在门口放一块写着“姜宴”的红纸板,人们就知道这里有满月酒席。有些地方呐,在满月宴席上,孩子的父母要端着糖饼请长辈为孩子取名,这叫‘命名礼’;还有些地方呐,在百日宴上,亲朋好友送孩子长命锁以后,婴儿要举行‘认舅礼’。至于为什么要举行‘认舅礼’,昌叔以后再说。哈哈。”

知道您急着要问了:“昌叔,昌叔,你还没说满月遛弯儿呐?”

昌叔说:“这个仪式主角又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最佳配角就是姑父,为什么呐,这个仪式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婴孩满月剃头之后,须与舅父怀抱前走,姑父撑雨伞遮于婴孩头上随之,赴街游行一圈’,如遇见行人,就同婴儿说:“认得吗?不要怕”。这种习俗都是让婴儿外出见见世面,将来不怕生人,举止大方,出息能干,具有浓厚的象征意味。”

唠到这儿,大伙儿才知道原来孩子“满月宴”最辛苦的人就是“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哈哈,今儿昌叔就给大伙儿唠叨这儿,没听够?下周三,咱继续唠“诞生礼”之“百日礼”,下周见。

作者 | 周君君

责编 | 李思源

编辑 | 刘雨涵

//

下期

昌叔讲民俗故事会第五十二回

爆竹声中皆故事,生活处处有学问,人间烟火有味道,谈笑古今“谁知道”。

每周三,昌叔陪大家侃侃俗世文化,说说俗世掌故,聊聊俗世故事,昌叔会给大家伙说说故事里的事,也会唠唠故事外的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就图大家乐乐。

下一期,昌叔跟大家继续说说“知道又不知道”的那些事儿之什么主题呢?昌叔先卖个关子,且听下回分解,列位记得每周三,咱们继续约。

……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扫描二维码关注,每周三看昌叔讲故事

活动策划攻略
Copyright © 2022花叶涧(佛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或是文字可能源于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