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丨潘磊 海腰
2022年,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是五味杂陈的一年。
根据12月13日的官方消息,原定于11月举办的广州车展,确定将于12月30日开幕。
地点依旧是位于琶洲的广交会展馆。
广交会展馆疫情期间被改造成方舱医院,12月12日才送走最后一批患者。
从方舱医院关仓,到车展正式开幕。17天的时间,要完成医疗设备撤场,全面消杀,参展厂商进场,搭建展台等一系列工作。
争分夺秒,因为已经没有一分一秒的时间可以浪费。
这一年,吉林,上海,北京,重庆,广州,中国的汽车重镇一个接一个的沦陷。
除了疫情,还有一直没解决的芯片短缺,夏天川渝地区的限电,下半年大范围的物流不畅,越发不友好的融资环境等等。
但汽车行业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这一年,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在2000万辆以上。
新能源车的全年渗透率超过25%,11月已突破30%。
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突破50%。
中国汽车的出海也在这一年获得重大突破。从三季度开始,中国汽车的月出口量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与第一德国的距离也并不遥远。
同样在这一年,变化正在加速。
统治中国市场多年的合资车企,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掉队。
本田和日产的四季度月销量同比下滑超过30%。
理想,蔚来等中国品牌的部分车型,在细分赛道的销量超过BBA已成常态。
以蔚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
被反复暴击的中国汽车行业,依旧在前进。
大趋势也在以让所有人想不到的速度变化。
临近年底,创业邦特别推出四驱睿兽2022榜单。
01壁虎科技
滑板底盘是一种将电池、电传、悬架、刹车等部件提前整合在底盘上,实现车身和底盘的分离,设计上解耦的技术。基于滑板底盘,车企可以大幅降低前期研发和测试成本。
在国外,Rivian,Canoo等一众造车新势力已将滑板底盘商业化。
但正如车企不愿把灵魂交给华为一样,很多车企不愿将核心的底盘外包,是滑板底盘商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
拿到了宁德时代投资的壁虎科技能否走出一条成功的商业化之路,我们拭目以待。
02 保隆科技长期以来,以博世,大陆,德尔福为代表的海外Tier 1巨头,垄断了汽车零部件市场,垄断程度比主机厂更甚。
以保隆科技为代表的国内Tier 1厂商,正在向海外巨头发起挑战。
空气悬架,这种之前百万豪车上才有的配置, 03比亚迪
经过多年的积累,比亚迪在2022年彻底迎来了爆发。
四季度的销量超过南北大众之和,成为了第一个市占率超过10%的自主品牌。
出海欧洲后,
品牌力持续向上,打破了自主品牌一个又一个品牌天花板。百万级豪车品牌仰望即将发布。
从山寨丰田起家,如今电动技术向丰田反向输出。
比亚迪的上限没有天花板。
04朝上科技汽车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不可逆的转型。
与更容易获得聚光灯的造车相比,从零开始研发核心零部件,是一项更慢,更难,更有意义的事业。
朝上科技之于中国汽车界未来的意义,可以类比保隆科技之于空气悬挂,将一种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的核心零部件做成白菜价,让之前百万豪车才有的配置,变成大众车型的标配。
05 地平线五源、高瓴、红杉、金沙江、线性,上汽、广汽、东风、一汽、长城、比亚迪、英特尔、宁德时代、SK、立讯精密、星宇股份、韦尔股份、舜宇光学……
叫得出名字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几乎都是地平线的股东。
成立已84年的大众,宣布将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将投入约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近170亿元),是大众进入中国40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地平线研发的征程5芯片已搭载在理想L8上。上汽、比亚迪、一汽等也已确认将在新车上搭载征程5。
06德科智控线控转向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条件之一。
同众多关键核心零部件一样,线控转向技术此前被博世,采埃孚等国际巨头垄断。
做军品起家的德科智控,自研了线控转向系统中最关键的硬件,算法,电机,传感器四大核心技术。
07道朗格作为母公司通用汽车的官方进口车平台,道朗格开海外车企之先河,
旗下售卖的车型包括
跨国车企的印象,通常是高高在上的,与用户之间颇有距离感。通用的道朗格平台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08工匠派拿到小米投资后,此前只是改装公司的工匠派发布了自己的跑车产品:
电动车时代,加速平民主义已经实现。30万以内的车就可以做到3秒级的加速。
工匠派试图做到的,是跑车平民主义。
虽然面临外界的众多质疑,但我们不妨等等看。
09华为虽然号称不造车,但华为与汽车行业的关联,从未像今年一样紧密。
无论是自动驾驶的算法,还是激光雷达和车载芯片,华为在汽车相关的软件和硬件,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技术储备。
加上独特的品牌号召力和遍布大江南北的销售网络,华为必将在汽车行业掀起新的波澜。
10华渔新材料汽车的簧下重量是指不由悬架系统所支撑的重量,对汽车的能耗,稳定性和操控性具有重要意义。
华渔新材料自主研发的车规级碳纤维传动轴,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簧下重量,与传统钢轴相比,有着巨大优势。
11吉利作为一家老势力厂商。
吉利的做派一点也不老。
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亿美元。
作为吉利的掌舵人,李书福已手握8个IPO。
12零跑汽车进入2022年,此前默默无闻的零跑汽车开始发力,
作为安防巨头大华孵化出的公司,零跑汽车继承了大华的技术基因。
业界罕见的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和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让零跑汽车在保持低价的前提下,技术含量并不低。
这可能也是销量超过蔚小理最大的底气。
13洛轲智能通常来说,一个曾经让投资机构赚到钱的创始人,接下来不管做什么,投资人都愿意支持。
作为石头科技的创始人,
一上来就要对标奔驰大G,洛轲智能的增程式电动越野车,值得期待。
14奇瑞经历了观致汽车的失败,与路虎的合资也谈不上成功。
一度在中国汽车产业占有重要地位的奇瑞,被怀疑如今已不在牌桌上了。
但想不到的是,奇瑞正在海外闷声发大财。
15坦克
尽管其母公司长城的处境并不顺利,但坦克的发展顺风顺水。
坦克300,坦克500两款产品持续热销,一二手车售价倒挂,被称作理财产品。
16特斯拉
电动卡车Semi已经开始交付,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完美的。特斯拉也面临着主力产品老化,4680电池难产,创始人精力过于分散等问题。
但毫无疑问,特斯拉依旧是这个星球上,最富盛名的电动车领导品牌。
17万向集团鲁冠球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听说过的已经不多了。他是曾经的商界大佬,马云之前的浙江商会会长。
作为鲁冠球的儿子,
虽然进展不顺,在这两年新能源车的狂飙突进中沦为背景板,但鲁伟鼎一直没有放弃。
这应该就是只属于创业者的乐观主义吧。
18 蔚来NT2.0平台的加持下,蔚来一口气发布了ET7、ET5、ES7、EC7、ES8等多款车型。
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力和高端的品牌形象,
持续多年在用户社区和换电站的巨大投入,正在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和收入。
19卫蓝新能源虽然一再跳票,但李斌亲自在Nio Day上宣布的150度固态电池包,还是让用户充满了期待。
也让背后的卫蓝新能源,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IDG,小米,华为,蔚来,吉利等都是其股东。
20小鹏汽车今年在造车主业上并不顺利。P7的销量下滑,G9的销量不仅未达预期,还闹出了不小的行业风波。
但小鹏率先把车企卷到了天上。
小鹏旗下的小鹏汇天发布的飞行汽车,既能像传统汽车一样在路上正常行驶,也可以在天上飞。
21一径科技
虽然被马斯克称为无用的阑尾,但特斯拉之外的公司,普遍选择安装激光雷达。
基于行业发展的准确判断,
目前,京东物流,英特尔已经是标杆客户,更多的客户正在路上。
22纵目科技与难以落地的自动驾驶同行相比,纵目科技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实现了商业化落地,目前客户包括比亚迪、理想、蔚来、赛力斯、长安、岚图、上汽等。新老势力一应俱全。
无人驾驶,不一定无人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