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3242108
首页 > 媒体资讯 > 开业攻略 > 正文

广州艺博院新展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在穗展出

时间:2023-01-16 22:00:01 热度:112

原标题:广州艺博院新展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在穗展出

南方网讯 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以及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联合主办的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展览于2022年12月28日至2023年3月28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该展览不仅是一次对晚清以来岭南绘画史的梳理,还是一次艺术与科学的跨界合作。

该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2021—2022年度广东省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力担任学术指导,广州艺术博物院研究馆员翁泽文担任学术支持,广州艺术博物院陈玉莲担任策展人。

该展览策展人首次尝试从博物学角度介入岭南绘画史,时间跨越几个世纪,既有中西文化的碰撞,也有艺术与科学的交织。

第一单元图像采集:西方博物学家的行囊展出外销博物画,讲述西方博物学外来中国的故事,西方通过图像认识中国,广州外销画家比较被动地接受了西方观察方法、绘画技法的影响,这些外销博物画具备西方视角和实用功能性。

第二单元相看东西:本土学者的博物绘画实验,是从文人的身份视角切入,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之后,本土学者的文人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传统文人,而是对西方博物学知识有一定认识的新文人,因此在艺术上也相应地改变了对自然的观察和认知,虽然仍未超出文人画的范畴,但是中西技法的交融显而易见。

第三单元写生一脉:从十香园开始的传承与革新注重梳理岭南画脉,写生是艺术创作方法,也是教学的核心,更是艺术革命的手段。

第四单元草木绘真:近百年华南植物科学画将目光转向科学界,从格物致知到求真实证,博物画中的一部分演变成了植物科学画,艺术为科学添砖加瓦。

荷苞花 佚名18—19世纪作 纸本水彩35.4×45.5cm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花卉册 页一 黄士陵 1901年作 纸本设色 23.7×30.9cm×8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鹰爪花Artabotryshexapetalus(L. f.) Bhandari 番荔枝科Annonaceae 张瑞麟1928年—1933年作 纸本水彩29.3×21 cm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藏

鹤顶兰Phaiustancarvilleae(LHeritier) Blume 陈焕镛采集1927年 42.2×29.3cm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藏

展览主色调为清新雅致的绿色,展览场景设计基于故事发生地——岭南地区,现场外围布置参照了岭南园林建筑,融入八角门、陶瓷葵花窗、芭蕉牌匾、红砖花窗围栏、各种藤蔓、太湖石等元素,加入芭蕉、紫藤、苔藓等植物,点缀鸟类、蝴蝶等动物,呼应了展览主题,也再现了岭南画家置身于花木草丛写生的情景氛围。展厅中还利用绿色藤蔓装饰墙体,并放置两只大孔雀及其他鸟类标本,营造出植物园的气氛,亚热带风情满满。

此次展览展品来源包括三家主办单位的收藏,展品类型丰富多样,既包括外销水彩画、通草纸画、油画,也包括黄士陵、蔡守、居巢、居廉、伍德彝、容祖椿等人的国画以及高剑父的写生稿,还涵盖了近百年华南国家植物园历代画家的植物科学画,同时配合画作展出一批植物标本、昆虫标本、日本博物学古籍。这样将岭南绘画受西方博物学和日本博物学影响的两条线索呈现出来。展品中还有一级文物黄士陵《粤中花木册》,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采集或鉴定的一批老标本。

此外,此次艺博院继续围绕游于艺讲艺坛等公教品牌策划学玩一体的系列主题公教活动,展览期间还将邀请国内艺术学、植物学和博物学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为广大观众开设专题讲座、绘画创作和非遗文化体验活动,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背景的观众都能在这里收获知识与乐趣。

记者周存 通讯员艺博宣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活动策划攻略
Copyright © 2022花叶涧(佛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或是文字可能源于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