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中小学生迎来了暑假,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要感叹神兽又出笼了,家长又要犯难了,这主要是对于一些父母需要上班、家里没人带孩子的家庭而言,一到暑假,就不得不面临孩子的照护难题。对此,教育部早在2021年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暑托,也从前几年,还是一个大家不熟悉的新事物,到现在被公众熟知和选择。(7月14日 央视新闻)
不得不说,暑期托管班的设立解决了相当部分需要上班且没空带孩子的家长们的需求和问题。开办暑托班,不仅减轻了家长们的负担,也让孩子接受到了专业的管教和辅导。部分由图书馆,地区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牵头开办的假期托管班,还能为报名参与的学龄段儿童提供外出研学,社会实践的宝贵机会,暑托服务既周全,家长也省心,孩子有收获,可谓不错。
随着暑托开办范围的逐步拓展,暑托已经不再是一个新事物,这也造成了各地职能部门在组织学龄段儿童参加暑期托管班时的一些路径依赖。暑期托管班开办内容单一,形式固化,覆盖面不广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才能为公益暑期托管班锦上添花。
首先,各地职能部门和暑托的主办单位应该着力增强假期托管服务的普惠性,扩大其覆盖面和受众群体。部分公益性托管班在从前往往只对单位职工的子女们开放,而随着公共性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主办方也要考虑将托管班影响范围向外辐射,照顾到普通群众子女,尤其需要帮助一些困难家庭。子曰:有教无类。公益性托管机构也应当尽可能地放宽限制,做到海纳百川,统筹职工与非职工的权益,面向广大群众,让大家都可以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教育资源。
其次,公益暑托的开办既要坚持公益性,也要注重托管效率,避免形式重于内容。虽然各地暑托大有潮涌之势,但这不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就必须去凑这个热闹,如果机构尚不具备开展托管服务的资质,物质条件和教育资源尚未配置完善,就要慎重开班。暑托必须要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切切实实减轻家长们的负担。开办暑托不是为了完成行政指标,也不是发一篇新闻稿,拍几张开营闭营照片就算圆满完成任务。
职能部门及有关机构要把精力全副放在假期托管班的内容和服务之上,为学龄段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制订周密安全的计划帮助孩子们充实日程。要推动和鼓励实践式研学式体验式托管班的建设,而不应将开设托管班视作文化政绩工程和简单的任务指标。(梁宇飞)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